ISCSI(III)

接下來就是設定Client 端的部份, 點開 MS iScsi Initiator 後就, 可以看到以下的畫面, 畫面中的 Initiator Node Name 就是對應到上個畫面的 IQN, 兩邊必須要互相認識才可以分享到資源.
Connection Manager

把 Target 的 IP 加入到名單內, 兩端溝通的 Port 是 3260 所以記得有防火牆的要把這個 Port 打開.
Connection Manager

選擇 target – Refresh 之後應該會出現一筆資料出來, 如果 Status 是 Inactive, 就給他 logon 一下就可以了.
Connection Manager

Persistent Targets 只顯示一直連線的目標, 如果要移除連結關係的話, 就必須先把他移除掉.
Connection Manager

很神奇的, 剛剛新增的10G 的虛擬硬碟就會出現在本機的電腦上面, 此時就可以來做初始化的動作, 切分割, 視為是自己電腦硬碟的一部分.
Connection Manager

ISCSI安裝(II)

接下來要設定分享出去的空間, MS的 Iscsi Target 是利用 Virtual PC 上面的 Virtual Disk (.VHD) 來做分享, 選擇 Create Virtual Disk for iSCSI Target.
Connection Manager

這邊來選擇 vhd 的檔案, 如果沒有現成的就輸入路徑及檔名, 系統會自動設定一個新的出來
Connection Manager

給他分享出來的空間, 一旦設定後真的會產生這麼大的一個檔案出來, 所以要特別小心.
Connection Manager

這樣就可以選定哪個 Target 可以 Access 這個虛擬的硬碟, 選擇下一步就可以結束了.
Connection Manager

在 Iscsi Target上按右鍵選擇內容會出現IQN 的地方, 請記住這個的 ID, 之後在與 Client 對應會需要用到
Connection Manager

ISCSI安裝(I)

先前在測試 Windows Storage Server (WSS) 加上 Double Take 的備援機制, 發覺 Oracle Database 無法在把資料庫安裝在網路磁碟機上, 如果要依照 Double Take 的機制就會要多花兩套的版權, 那公司內的 SQL 還要在買兩套, 這樣下去預算可能就會暴增, 破壞了自己當初以省錢為目標的目的.

左思右想後想到還有 Iscsi 可以來試試看, 同時 WSS 也應該有提供 Iscsi 的服務才對, 打電話聯絡廠商來確認是否可以在增加這個方面的測試,

數天的等待後終於請廠商來協助修改成可以提供 ISCSI的版本, 原本以為要重新安裝 WSS, 後來僅僅只是安裝了 Target, 免除重新安裝的問題.

安裝之後在電腦管理會多出現一個 Microsoft iSCSI Software Target 的選項,
IScsi Setting

首先要在 Server 端先設定一個Target 當做Server端提供服務的來源,
IScsi Setting

給他一個名稱
IScsi Setting

接下來要指定一個特殊的 IQN 識別碼, 要特別留意這個 ID 是跟Client 端要做連線識別使用..
IScsi Setting

選擇Advanced 還有其他的對應的方式, 例如: Computer Name, IP 等方式做
IScsi Setting

這樣子就完成 Server 端的設定 Target, 到目前僅是作 Server 端與 Client 的對應而已.
IScsi Setting

Double Take 測試失敗

經過了幾天的設定與測試, 最終發現了 Double Take 在資料同步時有一個重大的缺失(最少對我而言), 在檔案同步到一半的時候, 故意去把網路斷線或是來源端的主機關閉, 就會因為檔案複製未完成導致檔案在備份端損毀無法開啟, 對保持資料的正確性而言這個是個重大的 Bug, 我的想法是軟體應該要去保證這整批同步的內容要傳完整後, 再一次性的備份端的檔案覆蓋過去而不是來源端更動的什麼檔案就立即覆蓋, 這樣在使用上是非常危險的.

但在另外的測試包括正常的同步, 網路斷線續傳, 機器強迫關機後的重新自動同步都還可以正常 Work. 不過以上的問題沒有解決還真的不敢來使用.

Double Take Setup (III)

之後出現 Connection Manager 的參數畫面, 要注意的有:
1. One To One : 設定成 Partition To Partition, 方便未來的自動復原
2. All To One: 則設定成複製到另一個路徑下面去, 方便作備份
3. Block Target Path(s) on Connection : 目標端電腦對檔案只能讀不能寫, 保證資料的正確性
Connection Manager

可以設定在指定的時間同步, 不設定的話就隨時都可以進行同步作業

可以設定最大的頻寬使用率, 防止整個頻寬備同步設備佔滿, 畫面設定成最多只使用 40%, Double Take 以也提供分時段作頻寬分享的功能, 在下班時間就可以開放全速進行同步, 要啟動該功能就開啟 Scheduled Bandwidth Limit.
Bandwidth limit

當然除了同步之外, 也可設定在指定的時間可以強制性的檢查檔案是否同步:
1. Initial Verification Start : 設定第一次的同步檢查時間
2. Reverification interval: 設定每次檢查的週期
3. Remirror Files to the Target Automatically : 檢查時自動更新 Target Server 上面的檔案
Verification

設定傳輸時使用壓縮技術, 節省頻寬, 此功能會吃到 CPU 資源, 小心使用.
Compressed

設定完成後就來做個實驗, 看看檔案是否真的會被傳輸過去, 下面的檔案總管是連結到 TP 的主機, 上面的事連結到 JL, 測試在TP 主機上複製一個檔案進去, 看看 JL 主機會不會自動的出現, 並驗證內容是否正常

複製之後會立即把檔案傳送到另一台主機 (TP -> JL), 同時在 JL 主機上打開該文件也顯示正常, 代表檔案同步是成功的.

Double Take Setup (II)

由於需要簡化測試, 所以在 Partition 上面的命名就以目的為準, 由 TP 同步到 JL 就命名為 TP2JL, 反之亦然, 下個步驟就是設定 Replication set, 設定同步的路徑與參數,

針對 Source/Target Server 按右鍵 -> New -> Replication Set
Name ReplicationSet

針對 Replication Set 命名
Select Partition

勾選 OraData 的 Partition 來做同步, 針對這個新的 Replication Set 按右鍵選擇存檔.
null

然後把這個 Test 拖拉到 JL 的 Server 上讓兩者產生關連並打開參數的設定畫面.
Drag RS to Server

Double Take Setup (I)

經過了這近一個月的時間反覆的跟廠商溝通討論, 最終討論出來有三種方式來解決簡易型的異地備援:

1. 使用 IBM N 系列的 Storage 添購 SnapMirror 軟體
2. 使用 Windows Server + SAN + 軟體(待確認)
3. 使用 Windows Storage Server 加上 Double Take

在這個階段先來測試第三個方案 (也可能是最便宜的方案).

首先在兩台主機安裝好 Double Take 之後, 輸入完測試的序號(廠商只給 10 天), 就可以開始設定.

首先打開 Management Console 的程式, 如果兩台主機都是在同一個 LAN 上面, 那 Double Take 會自動找到兩台主機, 如果找不到當然也可以手動設定.
New Server

手動設定 Server, 在 Auto-Discovered Servers 按右鍵, 選擇 New -> Server
Define IP

輸入 IP 位置, Port number 也可以來指定, 之後按 Test 來測試是否能連通
Server Logon

在變更設定前一定要在 Double Take 內登陸該 Server 取得其控制權, 游標移動到 Server 上面按右鍵選 Logon.
Connected

登入後就可以看到該Server 上面所有的路徑, 跟檔案總管很類似.
Setup Replication 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