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 NetApp 2240

公司內使用的 NetApp 已經過了保固,同時容量也因為東挪西挪的所剩不多,所以計畫在今年度把他替換掉,所以在去年就跟廠商要求要拿一台來做一下測試,以免實際情況與估算的有落差。

跟公司四、五年前的介面有蠻大的差異,雖同樣有這些功能,但UI介面感覺比較”大眾”一點,也需要先安裝個 NetApp OnCommand System Manager 3 的Clinet端程式,方便可以管理多台主機,但很不幸的這個 System Manager 是無法相容公司的舊主機,只管理一台的情況下有點多餘。

閱讀全文 測試 NetApp 2240

NetApp CIFS Volume 搬家

前言

前幾年公司買了台 NetApp F2020 的機器來當公司同仁的檔案分享使用,因當時考量有許多檔案是被重複存檔,所以就請廠商打開了 sis 重複檔案儲存壓縮技術(http://www.netapp.com/us/products/platform-os/dedupe.aspx),但是這個功能在我們用的 OS 只能支援到 1T 的空間,所以問題來了,檔案很快要滿出來了。

方案

詢問過廠商及網路資料,其實 sis 是可以靠指令取消的,但是最保險的方式還是另建一個 Volume,然後把資料搬過去比較保險,所以趁著年初來大掃除一下,把能先挪走的空間清空出來,然後建了一個 1.2T 的分享,預備開始進行複製資料。

以下操作方式請以 Telnet 連線到 NetApp 主機操作

閱讀全文 NetApp CIFS Volume 搬家

NetApp 跨網域無法存取異常

公司買的 NetApp 突然遇到跨 Domain 的電腦無法存取 CIFS 服務, 但是在 Domain 內的電腦卻又很正常, 經過多次變更主機帳號等測試卻又得到相同的結果, 原來一直以為是 Domain Trust 的問題, 但是由 trusted domain 連結到其他 file Server 卻又正常, 所以初步排除是 Domain Trust 的問題, 把火力集中到NetApp本身上.

透 過 Web 介面重新檢查 CIFS 設定看起來一切正常, 同時網域內人員存取也很正常, 重新啟動 CIFS 服務也無效, 但是測試 Domain Controller 等了一下子發現有錯誤, 把這個錯誤訊息上網找了一下, 在某個頁面上有提到 NetApp 主機的時間跟 Domain Controller 時間超過 5 分鐘以上就會產生異常, 所以利用 Putty 進入到 NetApp 去檢查時間 (指令是 date) 發現跟 Domain Controller 真的超過一點點.

Test Domain Error
Test Domain Error

利用同樣的 date 指令修改時間後, 過ㄧ兩分鐘再由 Trusted Domain 的主機連入後, 檔案分享就恢復正常.

測試 NetApp FS2050 (III)

選擇 Volume -> Add 來新增一個新的分割
Test NetApp

Volume 可以選擇三種, Flexible, Traditional, Cache 等, 一般來說只要選擇 Flexible 比較合適, 順道列出針對每個 Volume type Net app 自己的解釋
Test NetApp

Flexible volumes allow you to manage the logical layer of the file system independently of the physical layer of storage. Multiple flexible volumes can exist within a single separate, physically defined aggregate structure of disks and RAID groups. Flexible volumes contained by the same aggregate share the physical storage resources, RAID configuration, and plex structure of that aggregate.

Traditional volumes behave identically to volumes in Data ONTAP releases prior to version 7.0. They combine the physical layer of storage (the disk and RAID properties) with the logical layer of the file system (the volumes and any other containers that are used to store files and directories).

Cache volumes allow you to keep copies of primarily read-only files on multiple filers to reduce overhead caused by bandwidth or distance limitations. A flexible or traditional volume is needed as the primary copy on a remote host. Cache volumes can be created that reference the primary copy, or remote volume, and store their own copy locally to reduce access latency.

設定一些 Volume 的參數, Language 會預設帶出 Root Volume 的值, Volume 建立後隨意的可能更換會導致某些檔案無法讀取.
Test NetApp

接下來選擇剛剛建立好的 Aggregate
Test NetApp

選擇好預定給的大小, SnapShot 可以選擇是內含還是外加(好像所得稅), 預設值是給 20%
Test NetApp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給顯示出彙總資料, 選擇 Commit 就建立一個新的 volume
Test NetApp

到此為止還沒有辦法在 Windows 直接分享到這個服務, 所以必須要在 CIFS -. Configure -> Setup Wizard 把分享開啟. Ps. Windows 的分享是走 CIFS 的通訊協定
Test NetApp

第一個畫面.
Test NetApp

選擇要分享的名稱與敘述, Windows Server 就填寫 Domain controller 吧, 方便向下相容.
Test NetApp

接下來是使用者的驗證方式, 測試環境內有 AD Domain, 就直接選擇了, 不過只有 windows 2000 可選, 不知道在 Windows 2003 / 2008 的環境是否可以相容.
Test NetApp

Domain Name 就填寫環境的 Domain Name, Password 填寫的是 domain administrator. 應該有 Domain admins 權限的人應該也可以
Test NetApp

分享格式選 NTFS, 因為可以套用 AD 的權限設定
Test NetApp

一樣的, 設定完成後還是會有的彙總畫面出來, 選擇 Commit 後就建立了一個新的分享.
Test NetApp

接下來要把這個分享 Share 出來. 選擇 CIFS -> Share -> 輸入以下的參數, 就大功告成, Mount Point 的觀念其實跟 Unix 的觀念是相同的, 據說 NetApp 的核心也是由 Linux 改版來的.
Test NetApp

在本機環境連線到 NetApp 主機就可以直接看到這個分享了.
Test NetApp

測試 NetApp FS2050 (II)

回到主選單來驗證一下
Test NetApp

就多了一筆 Aggregate 的紀錄, 因為剛剛開始建立, 所以看到的容量等資訊都是空白.
Test NetApp

等了一陣子後就會顯示出來剛剛新增加的Aggregate 變成已經準備好可以開始分割了
Test NetApp

接下來選擇 Volume -> Manage 先觀看一下已經存在的 Volumes, Volume 其實就是相對於 Windows 的分割區, 只是在 NetApp 上, Volumes 除了可以當成 Windows 的分享外, 還可以切割成切割 NFS 的分享以及iSCSI 的 Target 來分享給其他的Client端.
Test NetApp

目前存在的 Volume 列表, 還會顯示其使用的情況.
Test NetApp

測試 NetApp FS2050 (I)

這次測試異地備援的專案, 跟廠商商借了一台 NetApp FAS2050的機器, 裡面插滿了 20 顆 300G 的SAS硬碟, 全容量將會有 5.4TB左右, 透過 NetApp 特殊的機制 RAID-DP , 去掉兩台 Parity HDD 所得到的數字.

經過廠商設定與加入AD之後, 絕大部分的設定可以在網頁介面上控制, 如果覺得不夠, 也可以利用 Telnet 進入到系統內來做設定, 指令下的方式很類似 Unix 指令, 即時監控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來看.

首先進入網頁後, 輸入 ID/Password, 就可以看到以下的首頁, 幾乎所有的控制功能都在 FilerView 來設定, 底下更可以來看系統是否運作正常.
Test NetApp

進入後會另開一個視窗, 把系統的重要資訊列在右側的螢幕上, 左側的則是樹狀的架構選單
Test NetApp

Filer->Report 可以更詳細的列出目前系統的狀況,
Test NetApp

Filer -> Shutdown and Reboot 可以直接設定關機或者是重新開機, 當然已 NAS 來說, 常常執行這個畫面也覺得是怪怪的
Test NetApp

機器一開始運作要先製作一個 Aggregate (集合體?), Aggregate 主要的是要彙整 Disk / RAID group 變成一個大的資源 (Resource), 之後所有要分享出去的空間, 都是由 Aggregate 來切割出去. 以下是 NetApp 自己的解釋: Aggregates are containers that capture all the physical aspects of storage: disks, RAID groups, and plexes.

Aggregate -> Add 新增一個出來,
Test NetApp

選擇 Aggregate 名稱, 或是由系統自動帶入, 選擇 Double Parity 之後會啟動 RAID-DP功能, 同一個 Raid Group 可以有兩顆硬碟遺失, 跟 Raid 6 原理很像但是 Parity 的方式是用交叉計算得來 (技術人員告知的)
Test NetApp

選擇要使用幾個 HDD 進來, 但是由於會主動的扣除掉兩個做Parity 的硬碟, 所以是選擇越多硬碟越划算喔.
Test NetApp

硬碟可以由系統指定, 也可以人員指定, 不過硬碟的順序不等於機器上排放的順序, 所以自己指定看起來沒有太大意義.
Test NetApp

由於只有接 SAS 的硬碟, 所以沒得選擇別的型態.
Test NetApp

自己選擇要指定的硬碟, 其中有一個選項是 Allow Disks of Different RPM, 看了說明是可以 Override 強制性的解除這項功能, 讓高速的硬碟來配合較低轉速的工作效能.
Test NetApp

最後一個步驟系統會把所有的設定做成一個彙總的清單, 顯示在螢幕上讓你確認, 按下 Commit 後就建立這個 Aggregate.
Test NetApp